首页 > 大学招生

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

发布时间:2024-09-14 14:10:35 | 拔尖网

今天拔尖网小编整理了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

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

二、成绩与招生分数的最佳结合

招生录取线是高校关心的焦点,学校希望这条线能给自己带来优秀的生源;同时这条线也是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校门的最大门槛,考生希望能上线,圆自己的大学梦。但对于不同省市的考生而言,门槛的高度是不同的。目前各省市高考试卷、计分的方式有很多种,各省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但各省内部是统一的。主要的试卷种类是:“3+1”卷、“3+2”卷、“3+X”卷、新教材卷、标准分卷、“3+X(大综合,不分文理科)”卷。而且近年来各省采用的试卷种类都在变换,所以在根据高考分数选择高校或专业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标注的是哪种试卷分数,你所在省份今年的分数计算方法与往年是否一致。尽量采用本校上一届同学的数据来分析录取的可能性。但不管是采用哪一种计算方法,考生自己的考试成绩是最关键的。高考,是对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身体、心理素质的一种综合考核。因此,高考场上有很多变数,平时学习成绩好的考生不一定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样,志愿还是要填,如何科学、准确地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让自己的高考成绩在所报考学校的招生录取线之上?这是个值得研究,同时也是高考考生关心的问题。我们在本章里试图从平时成绩、模拟考试成绩、高考估计成绩等方面分析,帮助学生据此填出最符合自己考试成绩的学校志愿。同时列出了参与第一批、第二批本科招生的学校名单,并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提供了各学校录取分数线与地方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录取分数线的差值,让广大考生了解报考某个学校竞争的激烈程度,进而慎重的填好学校志愿。

(一)学生成绩

1. 平时成绩

平时考试的内容几乎已覆盖了高中课程的全部内容,平时的考试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学识水平。在高中阶段,平时的周考、月考、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几乎连在了一起。学习好的学生对应接不暇的考试如同做课后作业一样,轻轻松松地完成,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学习差的同学赶上会做的题也轻松,但是,一旦遇到了不会做的题就发蒙了。在进入模拟考试之前,应对自己在高中三个学年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平时成绩进行汇总,看看是哪个阶段考试成绩差,对成绩进行一次分析,看看自己高中阶段平均成绩和成绩变化的趋向。二是科学判断成绩。通过考生的平时成绩变化趋势,推断出考生的模拟成绩和高考成绩。一般来说,平时成绩一直比较好的考生,各方面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如没什么大的失误,高考成绩都不会差;而平时成绩飘忽不定的考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知识上的缺陷,高考能不能考好是个未知数,这类考生必须经常分析自己平时的考试,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查缺补漏,争取在考场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绩。这样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才有把握,为考上好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模拟考试成绩

高三学生在经历很多次考试之后,在高考前夕还会面临3~4次的模拟考试。目前各学校组织的各种模拟考试,是针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补救方式。每次模拟的题型,都是依据高考题型设计的,但是,由于每次模拟的试题涉猎的知识点不同,不能以某一次的模拟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参照依据,必须以数次模拟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参照依据,这样方能准确预测自己的高考成绩和选择填报相应院校。高考前三次模拟考试平均成绩与考生的高考成绩比较接近。从一般的规律来看,高考前的数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视为考生的基本实力和考生的高考成绩(与真正的高考成绩的偏差幅度较小)。每个学校在设计高考模拟卷时,都会考虑如何提高考生的自信心的问题,因此,模拟试卷一般都是先难后易。模拟考试的难度一般要比高考稍难一些,因此,其高考成绩会比模拟成绩高一些。一般来说模拟成绩从一模到最后一模,会一次比一次高,至于高到什么程度,要因人而异,其提高的幅度一般在10分左右。发挥好的同学高考成绩会比模拟成绩高出30分左右,极个别稍低一点。因此,认真分析模拟考试成绩,对依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考估分原则和方法

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是我国高考制度控制高校招生不平衡和对考生进行分流的一种有效形式。考生要想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和专业,就必须填好自己的志愿,而做好这项工作是以考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因此,研究和判断考生自己的高考成绩,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最为基础的依据,是能否选择好与自己高考成绩相匹配的院校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估分估计得好,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分数填报与自己成绩相适应的院校;估分估计得不好,不论分数高低,都很难填报与自己成绩相适应的院校。每年都会出现高分的考生落榜,许多考生不能如愿以偿地考上自己完全可以考上的院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的成绩估计不准。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有高考前填和高考后填等方式,高考后填志愿又分考后不知道成绩与知道成绩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需要对高考成绩作判断和分析,这种判断和分析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平时成绩与模拟考试成绩,考生必须依据自己平时成绩和模拟成绩估计出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学校和老师能够提供前几届毕业生平时和模拟成绩的条件下,判断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看自己与所在学校前几届毕业生的平时和模拟成绩的高低,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二是将自己平时、模拟成绩在班级和学年的排位与前几届毕业生相比较,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三是看自己与所在学校前几届同等成绩的毕业生高考成绩,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四是看自己在高考中的发挥情况,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知道成绩后报志愿是一种科学的报考时间,它可以使考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环境中自由竞争,这是今后招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最关键的就是要充分掌握高校招生的各种信息。这里说的估分主要是针对考试后但不知道成绩时填报志愿的情况,总的来讲,考生必须依据自己在高考考场上的发挥情况估分来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具体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估分原则

估分是对考生记忆力的检验。记忆力好的学生,一般都能较为准确地估计自己的 分数;记忆力差的学生,估分一般都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男同学估分偏低,女同学估分偏高,这和性别差距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男生能够专注和理性分析,女生则不能。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个别的男生不能专注和理性分析,估分肯定不准或偏高;也有个别的女生能够专注和理性的分析,估分很准,上下相差3~5分。那么,如何较准确的估分呢?平时估分偏低的考生在高考后可适当地提高估计分数,其幅度要在分析平时估分和实际分数差的基础上确定。平时估分偏高的考生在高考后可适当的降低估计上分数,其幅度也要在分析平时估分和实际分数差的基础上确定。总之,在高考估分时,一定要掌握几个估分的原则:

A. 答对的题记分。高考后拿到标准答案时能肯定记住答对的题记分,模棱两可的不记分,这是准确估计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原则。能够坚持这个原则的考生,估分就会准确;不能坚持这个原则考生,估分就不会准确。

B. 模棱两可的题可适当计分。如果考生能按答对的题记分这一原则估分,那么,在此基础上可以按模棱两可的题实际分数40%的比例计算分数。但是,这种估分的前提是考生对那些考题还有一些把握,虽然,不能完全肯定答对。

C. 估分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答题与涂卡有误问题。题答对了,卡涂错了不能算答对题也不能记分。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在一些考生中出现。二是低分高估问题。考虑自己的高考分数低,在家长、老师和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一些考生故意高估自己的分数,糊弄家长和老师。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拖泥带水过今天也拖不过明天,还不如实实在在估分,方能填报与自己高考成绩相对应的院校,以避免出现低分高报。三是高分低估问题。一些平时成绩都很好的考生,觉得高考太顺利了,心里却没有底了,故意低估自己的高考分数,导致失去填报一些理想志愿的机会,后悔都来不及。

(2) 估分方法

每个高考考生考完后都会估计自己的分数,准确的估分对考后填报志愿的考生尤其重要。但要准确估分,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根据多年来对高考成绩的分析,现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参考:

A. 记录法。考生要想准确的估分,就应在高考考场上,在做完试题后,有意识的记住一些题和答案,尤其是那些自己有一些把握,但又不能确定的题。考试结束后,把高考题和答案凭记忆分科记录下来,这样对照标准答案时才会有依据,估分才能接近实际分数。

B. 对照法。现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一般在高考后很短的时间里,各种媒体就会及时的公布高考试题和答案。考后考生在准确记住自己的答案基础上,要注意各种相关媒体在这方面的反应,根据自己考后凭记忆记录下来的考题和答案,认真对照高考标准答案。记住考题答案是正确的,应如实估分,对的记分,不对的不记分。

C. 判断法。实在是记不住的或模糊的答案,又有考题不难和会做的印象,可按实际考题分数的60%计算分数。

(二)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最低录取分数线,各高校录取分数线,高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这三条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不同,对考生的升学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它们作简单的介绍。

1.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最低录取控制线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分为四个部分:重点大学录取范围(重点本科线以上)、普通大学录取范围(普通本科线以上)、专科录取范围(专科线以上)、落选范围(专科线以下)。应该说明的是:重点本科线是按照1∶1.2的比例划定的。假如说全国的重点大学今年在湖北省共招生10 000人,那么按分数从高到低为序第12 000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湖北省的重点本科线。也就是说,这12 000人有资格参与重点大学的录取竞争,而且最后有2 000人将被淘汰,参加普通高校的第二批的录取竞争。至于在这12 000人中录取谁,由各高校说了算,省招生办公室负责进行监督。为了减少不公平现象,各高校都制定了许多规范性措施或制度,避免出现高分落选现象。录取大致上以每10分为一个分数段,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前面的大多数分数段为必录分数段,在此区域内的考生都必须录取。而在最后的一两个分数段内,学校有权力按自己学校的特色选择考生。比如,有些对外交往较多的学校对英语成绩特别重视,总分接近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英语分数高的学生。有些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对数学成绩特别重视,优先录取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有些学校优先录取优秀学生干部,有些学校优先录取体育特长生,有些学校优先录取文艺特长生等等。设置1∶1.2比例,主要目的是让重点大学有更宽的挑选,选拔更适合学校特点的人才。不管怎么说,上重点本科线的同学中总有接近20%的同学要在竞争中落选,进入第二批普通高校录取范围。所以,上重点线不等于进了重点大学。然而在第二批录取竞争中,这20%的同学分数是最高的,属于各普通高校争相录取的热门人物。

同样,上普通本科线也不一定能上普通本科高校,因为普通本科的划线比例为1∶1.1,也就是说,有10%左右的同学要进入第三批(专科)阶段录取。专科的划线比例为1∶1,也就是说,上专科线的同学事实上有学校可读,除非你主动放弃被调剂就学的机会。

2. 大学录取平均分数线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录取分数线。在同一个省,不同的高校录取平均分数线高低不同;在不同的省,同一所高校录取分数也错落有致;在不同的年份里,高校的录取分数也有“大小年”之说,也就是说,可能一年高一年低。但高校是有一定档次的:不管在哪一个省,好学校的分数就是高,不服气不行。尽管下一次高考的录取成绩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基本上都在它所在的小组中上上下下,不会轻易脱离这个小组。具体来说,影响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地区因素

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的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不同,甚至还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高校在各地区的招生计划和各地区的考生人数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各高校在学校所处省份的招生计划比较大,在其他省份的招生计划相对小些。所以高校较多的地方的考生考上大学的机会较大,同样,名校所在地的学生考上本地好大学的分数就会相对低些。一个地方的考生人数越多,在高校在这个地方的招生计划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这个地方的考生考上大学和考上好大学所需要的分数就会高一些,而那些考生少一些的地方的考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像北京、上海及一些边远地区的考生考上大学的成绩都比较低。所以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要分析拟报院校近三年在本省市内招生数量变化趋向,各高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年的招生计划和实际录取人数,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2)招生计划

在国家高校扩招的前提下,虽然总体上招生计划是按一定的比例增加,但是,名牌院校招生计划增长的幅度不大。一般院校、特别是高职招生计划增长的幅度较大。在高校不扩招的前提下,各高校在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招生计划也会出现变化,即院校总的招生计划相对稳定,但是,在某些省、直辖市的招生计划会出现增加或减少或今年多明年少后年多等情况 。研究各高校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和实际招生数量的变化,可以帮助考生依据成绩较为理性地选择填报理想的院校。如某一个高校在当年不增加招生计划时,其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对稳定,考生估计自己的成绩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只能选择放弃。但是,当这个高校大幅度增加招生计划时,其招生分数线就会下降。如果考生自己估计的高考分数接近该高校的录取分数段,便可以考虑填报这个高校。

(3)考生的报考情况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凭感觉、同学的影响等感性的因素来填报,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一些比较好的高校自然是考生关注的焦点,成绩比较好的考生就纷纷报考这些学校。同班、同学校的关系较好,成绩不错的同窗好友也相约报考同一所学校。由于招生总量的控制,不可能每一个考生都能如愿,报考的考生越多,该学校的招生分数线就会越高;报考的考生越少,则此学校的招生分数线就会越低(当然,这种低还是有一些限度,考生必须要达到学校所处招生批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不慎重的选择学校,往往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这也是一些重点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出现“大小年”现象的主要原因,但一些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报考,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远远高于其他学校,这种情况不是很明显,即使存在“大小年”,其分数差别也不会太大。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考生所在省各考区考生志愿填报情况。

(4)当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

每年的高考题难度不一,但这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样的,虽然有部分尖子考生受考题难度的影响不大,但绝大部分考生都会受到影响。考题简单,大家考的分数都比较高,反之,分数都比较低。而各高校每年的招生计划还是得完成,其招生分数线也就会随着考题的难易出现高低。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要光看绝对成绩,还要看自己与其他考生的相对成绩。相对于前面两个因素,这个因素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影响要小些。

3. 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由于社会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一,一些专业相对于另外的专业来说,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机会多一些,或者是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都强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就在高校专业中有了了冷门与热门之分,即使是你上了某个学校的招生分数线,如果专业报得不好,也有可能考不上这个学校。在同一个学校中,各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相差悬殊(最高与最低可能相差100分左右)。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充分考虑这点,在专业和学校选择上做出一定的取舍。如果钟情于某个专业,而自己的成绩又上不了好学校的这个专业,就得考虑稍差的学校;如果钟情于某个学校,专业方面就可以考虑得少一些。

(三)以成绩为基础填好志愿

在前面部分,我们介绍了估分的方法以及各种录取分数线的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考生都必须重视,最好的状况是考生的高考成绩能与录取分数线完全吻合。不顾自己的成绩盲目填志愿或者只觉得自己的成绩还可以,而不考虑影响录取分数线变化的因素都是不可取的。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不能如愿以偿。为避免填报志愿时有不必要的失误,考生可采用填报志愿排序分析法。此法是指以考生高考成绩估分和相关因素为依据,把考生的高考成绩估分与三年录取分数段相近的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的高校和专业,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从中选出考生拟报的院校和专业的一种志愿填报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直觉判断。在此排序的基础上,再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这不失为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在排序时,可以依据一、二、三表三个档次分别进行列表排序。例如,如果考生高考成绩或估分在590分左右的话,那么,就应选择近三年在600~540分录取段区间的院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每一个档次的院校一般都要在10个左右,以便于分析和选择。某考生在高考中估分为560~570分,那么,就要以该考生高考成绩或估分为基础,选择比考生高考成绩或估分高10分或低10分区间的院校,即把580~500分区间的院校进行排序。除此之外,考生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各院校加分政策

很多高校都在招收某方面有特长的考生,现在加分的主要有体育特长生、各类大赛的获奖者,尤其是可以自主招生的院校在这方面更为灵活。考生就应注意自己是否能够享受这种加分政策,如果有这个条件,在填报志愿时就可以考虑填那些招生分数比自己实际的高考成绩高的院校。

2. 各院校招收志愿的情况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慎重填报第一志愿,但也不能忽视第二、三志愿,以防万一。要详细了解哪些院校招收第二志愿及其招收比例和有关要求,只有把握好第一志愿和第二、三志愿的梯度问题,才有可能被同一批次的其他院校录取。

3. 特殊院校和定向、委托培养院校的情况

掌握定向、委培和需要政审的院校招生录取情况,也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此类院校招生录取的分数段,一般会比正常录取的分数段低一些,对于成绩稍差的考生来讲,注意这些院校的录取条件将有很多好处。

4. 身体方面的限制

了解各高校招生对考生身体状况是否限制的情况,也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依据。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院校的要求,即使报了,高考成绩也超过录取分数线,到最后恐怕还是只有被淘汰。

(四)高校招生信息

在前面几个部分,我们论述的都是分数,这是考生迈进大学校门的硬条件。但当分数方面准备好后下一步应做什么呢?编者认为,了解一些高校招生的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其实这种观点在前文的论述中已有所透露,只是不具体而也。在这个部分,我们列出了与成绩因素关系较为密切的两组信息,包括学校的录取批次及各个学校录取分数线与地区控制线的差值。

1. 学校录取批次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首先确定自己的报考批次。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仅列出了文史类、理工类两个批次的学校;因为学校招生的地区因素,有的学校只在特定的地方招生,有些学校在一个地方可能是第一批录取,在另外的地方却是第二批录取。不过,同一学校在不同地方招生批次有变化的情况还是比较少,大部分学校的招生批次是比较稳定的。下面的批次中我们没有列出专科批次,即使本科学校可能也没列全,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广大考生关注本地招生办或高校公布的招考信息。

(1)文史本科第一批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财经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石家庄铁道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商学院、中国计量学院、宁波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2)文史本科第二批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邢台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运城学院、邢台学院、包头钢铁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大学、辽宁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长春税务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民办)、长春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北华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民办)、佳木斯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南京邮电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江苏警官学院、苏州科技学院、淮海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淮阴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浙江林学院、嘉兴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华侨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仰恩大学、集美大学、莆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漳州师范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九江学院、宜春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民办)、东华理工学院网大国际学院(民办)、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莱阳农学院、潍坊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德州学院、烟台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泰山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焦作工

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

江苏考生 我今年分数是328刚过二本2分 物理化学是ba 能推荐江苏什么学校 谢谢 各位哥哥姐姐;

这是去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己参考下,总之是苏南很危险的像南京苏州那边的即使你过了本二线
南京大学 物理 A A 403 300
1101 南京大学 历史 A A 399 278
1102 东南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97 275
1102 东南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97 282
11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92 287
11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90 285
1104 南京理工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91 272
1104 南京理工大学 历史 A B 376 266
1105 河海大学 兼招 A B+ 385 273
11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兼招 B+ B 365 276
1107 南京农业大学 兼招 A B 367 265
1108 南京师范大学 兼招 A B 374 268
1109 中国药科大学 物理 A B 347 249
1109 中国药科大学 历史 A B 351 258
1110 南京工业大学 兼招 B B 368 269
1111 南京邮电大学 兼招 A B 378 289
1112 南京医科大学 兼招 B+ B 379 281
11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兼招 B B 362 267
1115 南京林业大学 物理 B B 354 260
1115 南京林业大学 历史 B B 359 264
1116 南京财经大学 兼招 A B 371 271
1119 南京审计学院 兼招 A B 373 259
1126 东南大学医学院 兼招 B B 371 287
1201 江苏大学 兼招 B+ B 362 259
1202 江苏科技大学 兼招 B B 357 265
1221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兼招 B B 360 275
1251 江南大学 兼招 A B 363 276
1271 苏州大学 兼招 A B 373 275
1272 苏州科技学院 物理 B B 334 239
1272 苏州科技学院 历史 B B 349 263
1291 南通大学 物理 B+ B 341 264
1291 南通大学 历史 B+ B 352 253
1321 中国矿业大学 物理 B+ B+ 345 257
1321 中国矿业大学 历史 B+ B+ 346 248
1323 徐州医学院 物理 B+ B 367 268
1361 扬州大学 物理 B+ B 352 257
1361 扬州大学 历史 B+ B 362 274
1761 扬州大学 物理 B B 343 255
2101 复旦大学 物理 A+ A 418 296
2101 复旦大学 历史 A+ A 410 299
2102 同济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98 294
2102 同济大学 历史 B B 368 264
2103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 A A 415 295
2104 华东理工大学 兼招 A A 384 280
2105 东华大学 兼招 B B 376 278
2106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 B B 390 281
2106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 B B 390 272
2107 华东政法大学 物理 B B 390 293
2107 华东政法大学 历史 B B 390 276
2109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兼招 B B 399 289
2110 上海财经大学 兼招 B B 409 299
2112 上海大学 兼招 B B 378 276
2113 上海中医药大学 物理 B+ B 354 258
2114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物理 B B 389 291
2114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历史 B B 384 282
2115 上海理工大学 物理 B B 375 274
2117 上海海事大学 物理 B+ B 380 283
2117 上海海事大学 历史 B+ B 379 272
213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物理 A A 398 285
2201 浙江大学 物理 A A 410 293
2204 浙江工业大学 物理 B B 370 273
2204 浙江工业大学 历史 B B 347 258
2207 浙江工商大学 物理 B B 372 279
2207 浙江工商大学 历史 B B 370 278
2221 宁波大学 物理 B B 363 264
2221 宁波大学 历史 B B 366 275
23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 A A 410 291
2302 合肥工业大学 物理 B+ B+ 343 240
2303 安徽大学 物理 B B 364 278
2303 安徽大学 历史 B B 364 262
2304 安徽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78 272
2401 福州大学 物理 B B 362 269
2401 福州大学 历史 B B 364 265
2411 厦门大学 物理 A A 391 289
2411 厦门大学 历史 A A 393 287
2501 江西财经大学 兼招 A B 371 264
2505 南昌大学 物理 A B+ 363 266
2505 南昌大学 历史 A B+ 366 263
2601 山东大学 物理 B B 387 293
2601 山东大学 历史 B B 380 276
2621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 A B 367 273
2621 中国海洋大学 历史 A B 363 257
2624 青岛大学 兼招 B B 367 268
264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物理 物理A、 B 352 257
266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物理 A B 362 269
266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历史 A B 364 276
266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物理 A B 371 272
3101 北京大学 物理 A+ A+ 424 307
3101 北京大学 历史 A+ A+ 415
3102 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 A+ A 413 294
3102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 A+ A 403 285
3103 清华大学 物理 物理A+、 A 425
3103 清华大学 历史 A+ A 416
3104 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 A A 367 266
3104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 A A 373 255
3105 北京交通大学 物理 A B+ 382 277
3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 物理A+、 A 398 295
3107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86 288
3107 北京理工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68 258
3108 北京科技大学 物理 A A 381 274
3109 北京化工大学 物理 B B 340 244
3110 中国农业大学 物理 A B 377 268
31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物理 A B 361 268
31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历史 A B 362 265
3112 中国政法大学 兼招 B+ B+ 390 281
3113 北京邮电大学 物理 A A 391 291
3113 北京邮电大学 历史 A A 366 261
3114 北京林业大学 物理 B B 362 270
3114 北京林业大学 历史 B B 363 271
3115 北京大学医学部 物理 A A 417 314
3116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兼招 物理或历史A、 B 401 294
3117 北京语言大学 兼招 B+ B 388 282
31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物理 A A 372 273
31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历史 A A 373 270
31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物理 A B+ 399 292
31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历史 A B+ 396 280
3120 中央财经大学 物理 B+ B+ 402 295
3120 中央财经大学 历史 B+ B+ 399 291
31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物理 A A 339 230
31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历史 A A 354 255
31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物理 A B 363 271
31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历史 A B 353 251
3123 中国传媒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80 275
3123 中国传媒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83 279
3127 北京体育大学 物理 B B 351 256
3127 北京体育大学 历史 B B 358 261
312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物理 A A 382 280
312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历史 A A 370 272
3129 中央民族大学 兼招 B B 365 263
3130 北京协和医学院 物理 B B 365 268
313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兼招 B B 386 282
3133 首都师范大学 兼招 A A 375 273
3134 北京工业大学 物理 A B 370 272
3134 北京工业大学 历史 A B 360 256
3135 首都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58 260
3142 北京工商大学 兼招 B+ B+ 376 280
3201 南开大学 物理 A B+ 398 289
3202 天津大学 物理 A A 391 280
3203 天津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70 276
3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 物理 B B 363 265
3301 石家庄铁道学院 物理 B B 349 247
3301 石家庄铁道学院 历史 B B 344 253
3307 河北工业大学 物理 B B 357 260
331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物理 A A 371 283
331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历史 A A 354 263
3313 河北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77 284
3321 燕山大学 物理 B+ B+ 340 237
332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物理 B+ B 338 241
3401 山西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48 251
3401 山西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51 253
3402 中北大学 物理 B B 353 272
3405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 B B 352 263
3501 内蒙古大学 历史 B+ B+ 356 247
4101 东北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56 255
4102 辽宁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48 259
4102 辽宁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56 266
4103 中国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48 248
4104 沈阳药科大学 物理 A B 347 256
4105 沈阳农业大学 物理 B B 342 249
4131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 A A 377 275
4132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 A A 371 279
4132 大连海事大学 历史 A A 372 278
4133 东北财经大学 兼招 A A 385 268
4134 大连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74 276
416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兼招 B B 342 239
4201 吉林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39 240
4202 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 A B 356 257
4202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 A B 359 255
4208 长春理工大学 兼招 B B 342 243
43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 A A 390 285
43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物理 A B+ 371 265
43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历史 A B+ 358 255
4303 东北林业大学 物理 B+ B+ 350 247
4303 东北林业大学 历史 B+ B+ 352 257
4304 东北农业大学 物理 A B 350 269
430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物理 B B 359 269
4309 哈尔滨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72 274
4321 大庆石油学院 物理 B B 345 254
4371 延边大学 物理 B B 349 259
4371 延边大学 历史 B B 345 253
5101 郑州大学 物理 A B 350 245
5101 郑州大学 历史 A B 356 255
5201 武汉大学 物理 A B+ 391 296
5201 武汉大学 历史 A B+ 391 280
5202 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 A B+ 388 283
5202 华中科技大学 历史 A B+ 371 277
5203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 A B 357 256
5203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 A B 364 267
5204 华中农业大学 物理 B+ B 340 248
5204 华中农业大学 历史 B+ B 359 269
520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兼招 A B 359 255
520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兼招 A B 383 278
5207 武汉理工大学 物理 A B 372 275
5207 武汉理工大学 历史 A B 346 258
5209 湖北大学 物理 B+ B 347 260
5209 湖北大学 历史 B+ B 357 265
5211 湖北中医学院 物理 B B 355 254
5217 武汉科技大学 物理 B+ B 361 277
5217 武汉科技大学 历史 B+ B 345 257
5301 湖南大学 物理 B+ B+ 362 253
5301 湖南大学 历史 B+ B+ 370 277
5302 中南大学 物理 A A 373 286
5303 湖南师范大学 物理 B B+ 348 263
5303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 B B+ 352 258
5304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物理 B B 363 261
5323 湘潭大学 物理 B+ B 340 254
5323 湘潭大学 历史 B+ B 358 251
5401 中山大学 物理 A A 386 276
5401 中山大学 历史 A A 387 286
5402 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 A A 375 274
5403 华南农业大学 物理 B B 341 241
5403 华南农业大学 历史 B B 358 260
540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理 A B 357 255
540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历史 A B 378 272
5407 暨南大学 兼招 A B 372 270
5420 广州中医药大学 物理 A B+ 357 258
5421 汕头大学 兼招 B B 349 249
5422 南方医科大学 兼招 B B 367 275
5451 深圳大学 兼招 B B 366 266
5501 广西大学 物理 B B 351 251
6101 四川大学 物理 A A 380 277
6101 四川大学 历史 A A 382 260
6102 西南交通大学 物理 A B 361 269
6102 西南交通大学 历史 A B 353 262
6103 西南财经大学 物理 A B 377 281
6103 西南财经大学 历史 A B 379 270
6104 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 A A 374 279
6111 成都中医药大学 物理 B B 357 257
6201 重庆大学 物理 物理A、 B+ 357 268
6201 重庆大学 历史 历史A、 B+ 369 261
6202 西南大学 物理 B+ B 351 261
6202 西南大学 历史 B+ B 362 263
6203 西南政法大学 物理 A B 352 247
6203 西南政法大学 历史 A B 373 266
6205 重庆医科大学 物理 B+ B+ 350 255
6209 重庆邮电大学 物理 A B 362 267
6301 贵州大学 物理 B B 341 241
6301 贵州大学 历史 B B 346 248
6401 云南大学 物理 B B 364 272
6401 云南大学 历史 B B 357 257
7101 西北大学 物理 B B 362 268
7101 西北大学 历史 B B 364 256
7102 西北工业大学 物理 A A 382 276
7102 西北工业大学 历史 A A 352 234
7103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 B B 356 271
7103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 B B 353 259
7104 西安交通大学 物理 A A 394 283
7104 西安交通大学 历史 B A 354 260
71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 A B 368 279
7107 长安大学 物理 B B 354 265
7107 长安大学 历史 B B 350 247
71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物理 B B 355 263
714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物理 A B 342 246
714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历史 A B 351 256
7151 陕西科技大学 物理 B B 345 263
7151 陕西科技大学 历史 B B 351 249
7201 兰州大学 物理 B+ B+ 351 263
7201 兰州大学 历史 B+ B+ 359 269
7501 新疆大学 物理 B B 339 236
9001 西交利物浦大学 物理 B B 343 243
9001 西交利物浦大学 历史 B B 345 261
9224 宁波诺丁汉大学 物理 B B+ 355 251
9224 宁波诺丁汉大学 历史 B B+ 358 245

本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兼招 BC 375 272
1002 南京师范大学 兼招 BC 374 273
1003 南京工业大学 兼招 BC 374 280
1004 南京邮电大学 兼招 BC 384 279
1005 南京医科大学 兼招 BC 373 280
1006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兼招 BC 369 271
1007 南京工程学院 兼招 BC 372 282
1009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BC 378 270
1011 南京审计学院 兼招 BC 376 286
1012 南京晓庄学院 兼招 BC 367 272
1017 金陵科技学院 兼招 BC 368 262
1018 江苏大学 兼招 BC 370 264
1020 江苏工业学院 兼招 BC 361 283
1021 常州工学院 兼招 BC 362 270
1022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兼招 BC 362 270
1023 苏州大学 历史 BC 381 274
1023 苏州大学 物理 BC 380 277
1024 苏州科技学院 兼招 BC 370 265
1025 常熟理工学院 兼招 BC 363 269
1026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兼招 BC 369 273
1027 南通大学 历史 BC 369 273
1027 南通大学 物理 BC 369 272
1028 盐城工学院 兼招 BC 360 271
1029 盐城师范学院 兼招 BC 355 246
1030 淮海工学院 兼招 BC 359 269
1031 徐州师范大学 兼招 BC 363 270
1032 徐州医学院 物理 BC 366 267
1033 徐州工程学院 兼招 BC 360 264
1034 淮阴师范学院 兼招 BC 356 262
1035 淮阴工学院 兼招 BC 358 255
1036 扬州大学 物理 BC 367 270
1036 扬州大学 历史 BC 368 266
1039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兼招 BC 361 275
1117 南京体育学院 兼招 BB 350 254
1120 南京晓庄学院 物理 BB 356 270
1123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物理 BB 347 251
1125 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兼招 BB 346 243
1271 苏州大学 物理 BB 353 262
1272 苏州科技学院 物理 BB 356 268
1302 盐城师范学院 物理 BB 344 248
1322 徐州师范大学 物理 BB 351 254
1341 淮阴师范学院 物理 BB 335 260
1701 盐城工学院 兼招 BB 316 229
1702 江苏科技大学 兼招 BB 314 224
1710 南京工业大学 物理 BB 331 236
1711 淮海工学院 兼招 BB 320 226
1712 南京医科大学 兼招 BB 341 252
17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物理 BB 308 213
17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历史 BB 328 234
1714 南京工程学院 兼招 BB 348 262
1720 南京晓庄学院 兼招 BB 308 222
1722 江苏工业学院 历史 BB 323 224
1722 江苏工业学院 物理 BB 322 238
1723 徐州师范大学 兼招 BB 321 237
172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兼招 BB 318 240
1728 金陵科技学院 兼招 BB 322 242
1732 常州工学院 兼招 BB 320 238
1734 徐州工程学院 历史 BB 319 225
1734 徐州工程学院 物理 BB 317 223
1741 淮阴师范学院 物理 BB 306 223
1741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 BB 321 227
1742 淮阴工学院 兼招 BB 314 217
1791 南通大学 物理 BB 337 252
180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物理 BB 305 218
1802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物理 BB 309 226
2211 浙江传媒学院 物理 BB 351 253
2223 绍兴文理学院 物理 BB 342 252
2223 绍兴文理学院 历史 BB 355 254
2228 温州大学 物理 BB 357 264
2251 浙江海洋学院 历史 BB 356 258
2261 湖州师范学院 物理 BB 346 247
2268 丽水学院 物理 BB 340 253
2304 安徽医科大学 历史 BB 358 252
2305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兼招 BB 354 260
2307 安徽中医学院 物理 BB 337 248
2309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 BB 353 252
2309 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 BB 329 238
2327 合肥学院 物理 BB 341 248
2331 阜阳师范学院 历史 BB 351 261
2332 蚌埠医学院 物理 BB 334 254
2342 宿州学院 历史 BB 348 255
2342 宿州学院 物理 BB 329 230
235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物理 BB 318 243
2402 福建农林大学 物理 BB 325 250
2422 华侨大学 兼招 BB 353 251
2423 福建警察学院 兼招 BB 351 253
2508 江西农业大学 物理 BB 341 258
2510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 BB 333 247
2522 赣南医学院 历史 BB 342 258
2523 赣南师范学院 物理 BB 344 260
2541 东华理工大学 物理 BB 330 249
2561 九江学院 历史 BB 350 249
2561 九江学院 物理 BB 347 260
2581 井冈山大学 历史 BB 344 254
2581 井冈山大学 物理 BB 320 225
2609 山东交通学院 历史 BB 354 258
2609 山东交通学院 物理 BB 347 270
2613 枣庄学院 兼招 BB 349 251
2614 潍坊医学院 物理 BB 353 266
2635 潍坊学院 历史 BB 343 242
2635 潍坊学院 物理 BB 331 246
2650 滨州学院 历史 BB 344 249
2650 滨州学院 物理 BB 337 242
2653 鲁东大学 物理 BB 333 240
2669 菏泽学院 历史 BB 334 244
2669 菏泽学院 物理 BB 327 251
2671 曲阜师范大学 物理 BB 337 245
2681 滨州医学院 物理 BB 330 249
2691 泰山医学院 历史 BB 344 262
2691 泰山医学院 物理 BB 342 250
3136 北京物资学院 物理 BB 345 263
3139 北京印刷学院 物理 BB 349 263
3152 中华女子学院 物理 BB 338 244
316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物理 BB 335 254
3204 天津师范大学 物理

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

河南哪些大学有心理学专业?

拔尖网(https://www.bj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河南哪些大学有心理学专业?的相关内容。

河南有心理学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等。其中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开设心理学专业较为齐全,其他院校开设心理学专业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至于分数线,河大、河师大、郑大是一本专业,分数线相对较高;其他院校均为二本专业。你以后若是想在心理学方面深造,建议尽量选取有硕士点、博士点,心理学专业较强的学校。其实,省外也有很多心理学比较好的学校。我把排名给你列在下面:(心理学这两年发展很快,这个排名可能会稍有变动)
【中国心理学专业一流院校】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为国家重点学科

2 北京大学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3 中国国家科学院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这个并没有具体查过, 但是从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可算“根红苗正”,绝对是就业和学术前景都一片大好的,如有实 力报考绝对推荐

4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5 浙江大学 (浙江)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6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 学科

7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有基础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博士点

8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9 西南大学 (重庆)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10 中南大学 (湖南)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11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TIP:一级学科下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有一级学 科的硕博学位授予权是指该校在基础、发展、应用三个专业均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可以 简单理解为这体现了该校心理学科的成熟。

说明:大致按 985;211;普通院校的顺序排列,下同。上述 10 所院校除首都师范大学和 上海师范大学以外,均为 985 或 211 院校,加之学科实力全国一流,如果对自己今后就业 或学术要求比较高兼之有实力的话,应尽量报考这些学校!

【中国心理学专业二流院校】

1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2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3 清华大学(北京)985 院校

4 武汉大学(湖北)985 院校

5 中山大学(广东)985 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6 中南大学(湖南)985 院校,有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点

7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985 院校

8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211 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9 暨南大学(广东)9211 院校

10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211 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11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2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13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4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5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

16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7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18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211 院校;基础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属于此类

19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9 发展心理学属于此类

20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发展心理学属于此类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西安)是 211 院校,并且有应用心理学博士点

说明:这里所指的二流,并非民俗语中的贬义“二流”,这些学校的学科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与表一所列学校有一定差距!

【中国心理学专业三流院校】

1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985 院校

2 吉林大学 985 院校

3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985 院校

4 南开大学(天津)985 院校

5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211 院校;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6 苏州大学(江苏)211 院校

7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211 院校

8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211 院校

9 西北大学(陕西)211 院校

10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11 广州大学(广东)

12 深圳大学(深圳)

13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4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新乡)

15 济南大学(山东)

16 宁波大学(浙江)

17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8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TIP: 在此,还要补充一些“漏网之鱼”,这些学校的心理学硕士点是比较新的,所以找不到相关的 情况, 但是这些学校的心理学相关专业师资情况良好, 因此我们参照心理学所归的教育学大 类的排名将它们整理列在这里。 放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说, 这些学校的学科加上学校的名声的权重相比于表三中的学校应该只 高不低,或者水平相当,详细的师资情况,有意报考的考生可以仔细调查一下它们的师资情 况。

【各 985、211 重点院校较新的心理学硕士点】

1 南京大学 位于江苏;985 院校;教育学为 B 类(按 A—D 划分,下同)

2 天津大学 位于天津;985 院校;教育学为 C 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考研群

3 厦门大学 位于福建;985 院校;教育学为 A 类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位于北京;985 院校;教育学为 B 类

5 东南大学 位于江苏南京;985 院校;教育学为 C+类

6 电子科技大学 位于四川成都;985 院校;新增

7 郑州大学 位于河南;211 院校;教育学为 E 类

8 扬州大学 位于江苏;教育学为 C 类

9 河海大学 位于江苏;211 院校;新增

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位于黑龙江;211 院校;教育学为 E 类

11 北京林业大学 位于北京;211 院校;新增

12 湖北大学 位于湖北武汉;教育学为 B 类

13 南昌大学 位于江西,211 院校;新增

14 上海体育学院 位于上海;教育学为 A 类

【中国心理学专业马马虎虎的院校】

1 四川大学 位于成都;985 院校

2 山东大学 位于济南;985 院校

3 重庆大学 位于重庆;985 院校

4 中国地质大学 位于北京和武汉;211 院校

5 广西大学 位于南宁;211 院校

6 首都医科大学 位于北京

7 中国医科大学 位于辽宁沈阳

8 山西大学 位于太原

9 河北大学 位于石家庄

10 南京医科大学 位于江苏

11 河南大学 位于开封

12 北京语言大学 位于北京

13 安徽医科大学 位于合肥

14 安徽师范大学 位于芜湖

15 大连医科大学 位于辽宁

16 山西医科大学 位于太原

17 北京体育大学 位于北京

18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位于黑龙江

19 四川师范大学 位于成都

20 山西师范大学 位于临汾

21 徐州师范大学 位于江苏

22 山东中医药大学 位于济南

23 聊城大学 位于山东

24 浙江理工大学 位于杭州

25 云南师范大学 位于昆明

26 杭州师范大学 位于浙江

27 宁夏大学 位于银川

28 新乡医学院 位于河南

29 内蒙古师范大学 位于呼和浩特

30 潍坊医学院 位于山东

31 皖南医学院 位于安徽

3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位于北京;犯罪心理学在国内很不错,并且是部属院校,就业情况良好

33 吉林师范大学 位于四平

34 贵州师范大学 位于贵阳

35 信阳师范学院 位于河南

36 新疆师范大学 位于乌鲁木齐

37 青海师范大学 位于西宁

38 西安体育学院 位于陕西

39 漳州师范学院 位于福建

40 赣南师范学院 位于江西赣州 拔尖网

以上就是拔尖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拔尖网:www.bjshipi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北京的科技,交通,邮电和林业四所大学哪个更好?”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