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2 00:45:04 | 拔尖网
公费师范生一般会分配到原籍省份工作,有些同学可能还会被分配到乡下。学生志愿到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任教获准的,可以跨省就业。因为公费师范生,所以要求毕业以后回生源地任教6年以上。
公费师范生安排提前批次录取,凡是达到以下三条的毕业生都可以自愿报考
1、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达到部属师大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
2、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热爱教育事业,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 拔尖网
3、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优惠政策:
1、是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
2、是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3、是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如果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4、是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免费师范生不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在服务期内直接攻读博士生。
因为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服务2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于工作限制有如下规定:
一、不履行协议须交违约金
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二、毕业前不得考脱产研究生
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
所以免费师范生不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不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直接攻读博士生。但是可以念完在职研究生,并且免费师范生服务期满再攻读博士生。
扩展资料:
一、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条件与学制
(一)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
(二)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新机制。
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研究和实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二、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博士学位方法
免费师范生协议规定期10年,花两三年读完在职硕士再工作5年才能获取在职博士考试资格,此时免费师范生服务期满,能够参加博士生招生考试攻读教育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免费教育师范生
拔尖网(https://www.bj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公费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做什么?的相关内容。
公费师范大学毕业后有多种就业和发展途径可供选择,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教师职业: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教师职业,在学校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从事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您可以选择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或成为一名综合教师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
2. 教育行政和管理:毕业后,您还可以考虑从事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例如成为学校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教育督导员或教育政策研究员等。这些职位要求具备管理技能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3. 教育研究和学术界:如果您对教育研究和学术领域有兴趣,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研究和学术界工作,例如参与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项目、教育统计与评估等。这些工作对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较高。
4. 教育咨询和培训:毕业后,您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育咨询和培训工作,为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师资培训等服务。您可以与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机构或私立培训机构合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课程。
5. 国际教育领域:如果您对国际教育有兴趣,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国际学校、国际组织或留学机构从事相关工作。这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他教育相关的工作岗位。毕业后,您也可以考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竞争力。不管选择哪条道路,关键是将自己的技能和热情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