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

发布时间:2024-11-12 19:04:30 | 拔尖网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拔尖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

对于高考改革的看法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中明确规定,逐渐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规定。这一“颠覆性”高考改革即将呼之欲出,使高考改革这一敏感话题再一次推向了风浪口,各种改革方案与猜想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地方随处可见。
现行高考制度看似一场优胜劣汰、公平正义的考试,其实,隐藏了诸多地区的不公平以及城乡之间差异、耗尽了不少人的青少年华,甚至埋葬了不少年轻人青春热骨。因为高考压力大选择辍学的比比皆是、因为高考迟到不能入考场自杀的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因为高考失败自杀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如近几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考场一名考生在高考时因未能及时赶到考场参加考试,在他苦苦哀求下,工作人员依旧不准许其参加考试,最后他选择自杀祭奠高考体制,这绝对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却成为现行高考体制最好的讽刺。现行高考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逼着他们成功、成才与成长,一方面也插刺着他们最彷徨、最脆弱的心,使原本是选拔贤能一项制度似乎成为部分年轻人摧残心智的梦魇。其次就是频繁报端的高考腐败事件与乱加分现象存在 ,如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事件,高考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的缺失,使高等院校一些投机分子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破坏考试的公平公正。我们很容易发现,每当教育界出现点问题,都会引起网上“轩然大波”,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考试高考改革已成为民心所向。
其实,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在30多年历史里,改革从没有间断过,从最初的文6理7(即高考时,文科生考6门、理科生考7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3+2”,再到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从“一卷试天下”的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份自主命题;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一考定终身”到部分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从人工改卷到网上阅卷,网上录取„„在考试科目、命题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显示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30多年不断“变脸”的高考改革路上,实际上并没有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依旧是一考定终身的“核战役”。2014年,高考加分全国性“瘦身”无疑是一剂猛药,回应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
最近,据有关媒体披露: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此次如果果真按此推行高考改革制度,无疑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送来的福音,最少可以缓解部分考试的压力,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僵局。
但是深思揣度后,该改革还是会滋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不分文、理科的“通才”学习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相应而可靠地选拔制度,必定会使高中生雪上加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会使偏才怪才们到了麻烦,难以拿到进大学的入场券。如果推行不分文、理“一刀切”高考模式不存在例外,很难说这是一项成功方案。考虑偏才怪才成为本制度一个重要关注点。
二、实行部分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从一定程度上能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僵局。但是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推行制度和机制,如果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无疑会陷入另一个不堪重负的泥潭,无疑是增加了一场新的“杀戮”。
三、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夯实监督机制,规范制度的具体实施,尽量避免某些人暗箱操作、掘取利益、中饱私囊,让高考蒙上一层权钱交易的面纱,如日前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让11岁的“富二代”上本科,很有可能就是不完善的自主招考试在作祟。
四、将平时的考试和表现纳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新生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立交桥”式选拔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何种方式落实好这一制度,会不会滋生中学学校腐败无疑是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此次高考改革,是中国高考体制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从不敢拿刀,到现在的挥刀落地,这毫无疑问将会是高考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但能否真正的破除应试教育实现我们提倡已久的素质教育,还得等待教育部的出台高考改革的细节规定和办法,同时,设立一套什么样的制度保证其贯彻实施,确保高考人性化与公平公正,让所有人拭目以待!!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

这个照顾分在省考试院投档的时候是绝对有用的,也就是说都是加上照顾分提档。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

截至2014年5月,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其中,各地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法制晚报》记者盘点2014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多地奥赛获奖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与往年相比,此次调整涉及奥数、科技类、体育项目、少数民族等传统加分领域,不少省份既减项又缩水分值。

此外,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

高考哪些艺术类的特长可以加分?

拔尖网(https://www.bj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哪些艺术类的特长可以加分?的相关内容。

高考特长生就是指艺术和体育的特长生,艺术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不同的学校对体育学生所属项目的要求不同,具体哪类体育特长生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可以参考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 拔尖网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

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扩展资料

高考新政

2010年4月26日,经媒体调查,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而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规定有违国家政策。

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这项新的加分政策,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正好是2014年。而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仍可适用调整前的相关政策。

2011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这一消息。

自2013年9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各省份招生考试部门就开始陆续发布2014年高考相关信息,截至2014年5月,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其中,各地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法制晚报》记者盘点2014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

多地奥赛获奖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与往年相比,此次调整涉及奥数、科技类、体育项目、少数民族等传统加分领域,不少省份既减项又缩水分值。

例如四川高考加分项目大瘦身,和2013年相比共删除29个加分项目,另外还有17个项目缩减了加分分值,而北京市此前公布的高考加分调整方案也提出

在2014年高考中,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有所减少,由原本的15项缩减到10项。而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市优秀学生干部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

按照规定,2014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省还可根据本地情况,增加一般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项目。

内蒙古甚至提出更加严苛的方案,即2014年开始,对高水平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者需要统一实施全区体育测试,不合格则不予加分。

统计发现,虽然竞赛、体育接连缩水,但有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提到了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其中,10地提出见义勇为者加10分奖励,而北京、浙江、四川三省份奖励加20分,山东省甚至在自选项目里仅保留了“见义勇为”这一项加分。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

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高考加分政策

以上就是拔尖网为大家带来的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拔尖网:www.bjshipi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照顾分是怎么使用的 啊?”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